4月,瑞士医疗巨头罗氏宣布,未来五年将在美国投入500亿美元,其中重点布局医疗器械领域。
这500亿美元中的一部分将用于现有三个制药和诊断研发中心的“显著扩展和升级”。这些中心包括亚利桑那州、印第安纳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这 500 亿美元能否如期到位?具体又将如何投入?如今,最新进展浮出水面。
最新信息显示,罗氏将斥资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亿元)扩建其印第安纳波利斯诊断制造中心,目标在2030年前将其打造为全球最大的连续血糖监测解决方案生产基地。此项目顺利落地后预计将产生数百个高技能制造业工作岗位和数千个建筑工作岗,并通过提升美国本土化生产能力,减少其对进口的依赖。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CGM设备市场规模已达到46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7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19%。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CGM设备的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家庭护理需求的增长,推动了CGM设备市场的增长。
2024年7月09日,罗氏宣布其首个CGM(持续血糖监测)产品——Accu-Chek® SmartGuide CGM解决方案获得了CE标志。
该产品为18岁及以上接受灵活胰岛素治疗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14天的连续实时血糖监控。设备搭载智能预测算法,可提前 2 小时预警低血糖风险,并估计夜间低血糖的风险,使用户能够在并发症发生之前进行主动干预。但目前该产品尚未进入主流市场,此次投资旨在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01
罗氏的全球化布局
罗氏近年在全球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呈现多区域协同特征。
自 2015 年以来,罗氏在美国工厂投资了超过 8 亿美元(约60亿人民币)。
除美国外,从 2019 年到 2023 年,罗氏也已经在其德国工厂投资了约 30 亿欧元(约230亿人民币)建设自动化诊断试剂生产中心,并于2024年年底宣布再投资超过6亿欧元(按当前汇率折合约46亿元人民币),在德国建立一座高科技生产中心,且该中心计划于 2028 年投入运营。
罗氏在中国的布局可以追溯到1997年。罗氏是第一家在上海独资建立药物研发中心的跨国药企。
1997 年,罗氏在上海总部园区的生产车间建成投产,是罗氏在中国市场布局的第一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
2015年在苏州建立罗氏诊断亚太生产基地,2018年启动亚太研发中心,2020年投资建设系统试剂制造基地。
2024年,罗氏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签署苏州基地新投资项目协议,将投资30亿元人民币(4.2 亿美元)扩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现有工厂。
2025 年5月8日,罗氏宣布投资 20.4 亿元在上海打造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该基地预计 2029 年正式落成,2031 年正式投产。
2025 年5月13日,罗氏于苏州工业园区举行苏州基地新投资项目奠基仪式,该项目正是此前于 2024 年 8 月正式签约的投资协议的具体落地。
目前,罗氏中国创新中心产生的发明专利已超 320 件,且超过 50% 已经在中国、美国、欧盟、或日本获得专利授权,已经成功将 11 款药物分子推到临床试验阶段。
02
医械企业美国投资潮
罗氏的行动是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加码中美市场的缩影。受供应链安全需求及关税政策影响,此前多家跨国企业宣布加码对美投资。
l 雅培:宣布预计将为伊利诺伊州和德克萨斯州的两家工厂投资5亿美元。对此其官方发言人表示,这些投资将用于扩建现有工厂并促进美国研发。
l 强生:宣布将在未来四年内投资超过550亿美元(约合4000亿人民币)用于其在美国的制药和医疗器械业务。
l 联影:今年,联影宣布将在美工厂面积扩大三倍。
罗氏的全球投资动向反映了医疗器械行业在技术革新与政策环境下的战略调整。
随着AI、机器人等技术的突破,以及供应链弹性需求的提升,跨国企业与本土创新主体的竞争将更加聚焦于“技术竞争力”与“本土化能力”的平衡之上。
未来,医疗器械领域的格局演变必将由多方因素共同驱动,作为医械行业的参与者、观察者,或是关注者,您如何看待这场变革?又预见哪些新机遇与挑战?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共探行业未来!